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尿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班木芙兰 2020-7-2 05:33 PM 2712人围观 技术


                                                                                                  


前言:
尿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排泄物,尿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 并受机体各系统工作状态的影响。因此, 尿液检测 ( urine examination)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 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1] 。尿液检查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 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项目。尿液检测是检验科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因取材方便且参考价值高, 很多疾病可通过尿液的初步检验早期发现,特别是在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了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TQM),保证尿液标本的完整性。尿液标本正确、合理、规范化的采集和处理,是尿液分析前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分析前阶段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止”。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全程质量控制。由于临床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本采集直至送入检验室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由于期间工作多由医师、护士、患者或其家属来完成,实验室控制较为困难。据报道,在临床反馈检验结果不满意的标本中,标本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占到1/8。可见,尿液检测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下面即对尿液分析前影响因素做的几点研究及分析。

一、尿液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
二、尿液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间隔下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测结果的变化

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温度及不同时间间隔下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测结果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4h及以后)和温度的升高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数量快速减少。
三、尿液标本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及结果比较
1、《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临床研究中以2012年随机抽取的尿液常规检验样本1500份,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该院实行质量控制后的尿液样本1500份为 观察组。从容器不合格、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标本量不足、送检延时、样本量不足、检验时间和次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表1  两组标本缺陷情况比较[n(%)]

从表1中得出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 由于各种相关因素导致的缺陷样本数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该观察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标本检验时间和次数比较(x± s)

从表2中得出将两组患者每 次尿液检验时间和实际接受尿液检验的次数比较,观察组均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备注:
容器不合格:容器不透明或不清洁 , 疑容器材料与尿液发生反应 , 容器容量在以下的标本 。
标本污染:标本中混有月经血液、白带、粪便等体内物质以及混人纸屑 、烟灰等外来异物。
采集时间不当:容器内有大量液体, 剧烈晃动或服用药物会影响尿液检查结果的标本。
标记不清:标签标记不清或脱落的标本 , 或有申请清单无 标本以及无申请单有标本者。
标本量没有充足:样本液体量在 12 mL 以下的病人;
送到检验科室时间延长:通常临床标本在 2 h 以上,冷藏标本在 6 h 送 入检验科室的病人;
其他原因:出现缺陷的有在计时尿液标本一定要加入防腐剂,可是没有加入的病人,同时在对标本进行培养的时候没有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临床操作,以及标本受到阳光直射的病人。

2、讨论:
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重点内容就是对整个实验组质量管理给予增强,其中包括有分析之前管理、分析当中管理以及分析以后管理。对分析之前的质量管理文件当中有临床检验申请、病人准备、采集样本以及送入到检验科室。分析之前阶段质量是整个临床检验科室当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使临床检验信息可以得到保证,可是现如今临床检验科室质量管理当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相关临床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如今,尿液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当中有以下几点;①标本在送入到检验科室受到各种各样原因的影响,其中包括有病人心理、生理变化、药物以及标本采集时间等;②一般标本检验首查都是对外部质量进行观察,内在影响在接受标本的时候只是单从外表来看使非常难以发现的;③病人准备、采集标本以及输送大部分都不是检验科室人员能够彻底控制的,必须要有临床医务人员、病人或者家属积极配合;④现如今,大部分尿液标本临床检查都是由临床医师开出申请单、病人采集、工作人员送入检验科室 以及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在这期间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以及监督体系,所以导致责任不明或者责任性不强的相关情况。
  • 尿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
1、尿液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实验室要制定尿液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内容包括:患者准备、标本容器、留尿方式和要求,尿量、运送时间地点等。相关标准操作程序文件、标本采集手册等应装订成册下发到各病区、门急诊、护士站等。
2、检验项目选择和申请
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申请虽然与尿液检验无直接关系,但是合理应用检验项目、规范填写申请单也会影响标本采集的质量。
3、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的控制要点
告知:为使检验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要求和影响因素的非疾病性因素,并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书面、影视等方式告知患者,如细菌培养中段尿、24h尿标本采集,要求患者给予配合,使所采集的标本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保证标本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疾病状态。
控制:控制饮食、用药、活动、情绪、月经等影响。
4、标本采集器材:
标本采集器材如尿杯、试管应严格按标准采购,离心管、离心机、检测仪器应符合要求并定期严格校准,器材和仪器本身及工作环境随时保持整洁。
5、标本采集后运送:
应尽量减少运送环节和缩短储存时间,标本传送应做到专人、专业且由制度约束,才能避免标本传送过程中因客观、主观因素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轨道传送带或气压管道运送时务必防止尿液产生过多的泡沫,防止因此引起细胞溶解。运送过程中同时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标本漏出或侧翻,污染环境、器材和衣物。
6、落实标本采集人员职责
临床实验室应经常向全院医护人员讲解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和要求,定期了解和检查标本采集和留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统一供给采集标本的容器及防腐剂等,并保证在保质期内使用。
建立严格的标本验收制度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总结:
     尿液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作为尿液分析的重要阶段需要在全过程对各项影响因素实施控制,如采集时间,使用容器,样本量等,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尿检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受检者、医护人员、标本管理员等人员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总之,尿液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有利于减少检验过程中出错情况,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受检者的检查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熊立凡. 临床检验基础.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刘成玉. 临床检验基础.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3]王海欧.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8):1125-1126

[4]宋玉玲,刘杰,吕峰.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4,15(14):164-165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