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项目,这种检查项目是手术前必须要做的,检查的结果可以及时的了解到病人是否有一些止血功能的障碍,这样以便于手术之前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应急措施,具有防治手术大出血导致病人死亡的作用。 另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静脉溶栓治疗都是临床的重要问题。这些治疗药物应用过量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则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监测出凝血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凝血四项,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12~16秒 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的结果有较大差异,必须设定正常参考对照值。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参考值】24~36秒 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的结果有较大差异,需设定正常参考对照值,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3.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是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到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要的时间。 【参考值】16~18秒 超过正常参考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4.纤维蛋白原(FIB)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维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纤维蛋白。 【参考值】2~4g/L 凝血四项的结果,究竟有什么意义,各类文章写的冗长乏味,看着就昏昏欲睡。我在这里给大家简要的总结一下,前三项PT,APTT,TT,升高就表示止血凝血功能不足,此类病人容易大出血不止,如血友病人;降低就表示凝血过度,此类病人容易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通常需要服用肝素类抗凝血药物阻止过度凝血,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脑血管梗塞。 最后一个纤维蛋白原FIB要反过来看,FIB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会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如果FIB下降,间接说明体内大量的FIB被转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会使人体出现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FIB增加一般是机体的非特异性反应,意义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