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生化反应曲线应用:别让底物耗尽骗了你

面气灵 2020-3-5 09:47 PM 1485人围观 资讯



生化反应曲线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今天我们就以临床上非常常见的高浓度 ALT 导致的底物耗尽的反应曲线来实战分析一下,到底怎么让反应曲线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并减少误差,以免误诊。

底物耗尽实例

下图是一个底物耗尽的 ALT 结果,第一次检查时不显示结果提示抑制,复查后结果为 4U/L。



反应曲线如下图(图 1):


我们都知道 ALT 的检测方法是速率法,它的大小与反应阶段(c-d)反应曲线的斜率成正比,a 点(0s)是样品加入时间,然后反应曲线迅速下降,达到 b 点时反应已经停止或到达平衡,可是这个时候仪器还没有开始读取反应吸光度,仪器读到的吸光度是 c-d 段,此时反应已经停止或者平衡,因此曲线近乎水平线,斜率也接近 0,所以仪器给的结果非常低,然而真实的斜率应该是 a-b 这段曲线的斜率。这种情况说明 ALT 的活性非常大,底物在反应读取之前就已经耗尽,仪器给的结果跟真实值差距非常大。

但由于出现这种情况时,该项目的检测值会跟其他项目有明显矛盾,结果也跟临床表现天壤之别,而且大部分仪器会有报警信息,因此这种情况,检验人员一般都可以发现异常并及时纠正,通常的做法是对标本进行稀释,但稀释倍数如果不对,可能会得到差别很大的结果。

下图是同样这份标本对倍稀释后的结果和反应曲线(图 2):



对倍稀释后检测结果为 358,查看反应曲线,发现同样存在平台期(c-d),也就是反应的底物在 c 点的时候已经耗尽,此时仪器读取的反应曲线是 b-d 这条曲线(黑色线是我画上去的)的斜率,而真实的斜率应该是 a-b-c 这段曲线的斜率,明显斜率变小了,因此检测结果还是明显低于真实值。

而这种情况,由于检测结果有出来,结果似乎也符合临床,如果仪器上面的检测参数没有设置报警参数(绝大部分厂家都没有设置,或设置到最大限制,起不到报警作用),那这种情况就非常容易引起误诊。

比如,假如这个病人诊断肝炎后积极治疗,过段时间后肝炎好转,ALT 开始下降,随着 ALT 的下降,底物耗尽的时间会往后退(c 点会慢慢向 d 点移动)直到最后 a,b,c,d 成一条直线,这时检测结果才是真实值。

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 c 点向 d 移动,b-d 的斜率慢慢上升,ALT 的检测结果会慢慢上升,但其实病人的真实ALT是一直在下降。这样就很容易给临床带来误诊,以为治疗无效而且反而肝炎加重了。

另一方面,由于高胆红素,低转氨酶的肝功能报告,很容易给临床医生「胆酶分离」的假象,使医生在评估病情时出现误诊。

那么该标本的「真实」ALT 是多少呢?下图是样品稀释 10 倍之后的检测结果和曲线(图 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b-c 是一条直线,说明这是一条正常的反应曲线,该样品的 ALT 真实值是 3090(309×稀释倍数 10)。

如何避免底物耗尽带来的误差

一方面,在审核报告时,要综合考虑整张报告单各个项目的结果,对有疑问或者矛盾的项目结果,要查看反应曲线,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结合病人的情况评估检测报告是否存在偏差。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化仪上面自带的参数设置,设置好底物耗尽的相关参数,让仪器自动报警。

由于不同厂家的仪器所给定的参数不同,底物耗尽的参数大概分两种:

1. 线性度:一般厂家设定的线性度为 15%,其含义就是所有检测点的 O D 值与理想拟合曲线的线性相关度要在 15 %之内 , 超出这个范围就是超限 , 仪器对此结果就会报警。以图2为例,反应阶段读取的曲线是 b-c-d,而最后计算的曲线是 b-d,明显可以看出c点远离了 b-d 直线,c 点附近读取的吸光度都偏离大于 15%,仪器会报警。个人意见,15%的线性度有些大,最好设置在 10%以内,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吸光度限值或者反应界限: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上升或下降)不能超过多少,或者初始反应的曲线斜率不能超过多少,以保证在读取反应阶段的吸光度结束前,底物都还是充足的。但由于这个参数的设置跟底物的量,反应阶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设定等都有关系,因此这个参数没有定值,厂家一般不会给这个参数值(除非是封闭系统),因此如果要设置这个参数,需要检验人员自己用一个最大线性左右的样品,通过这个样品的吸光度变化来计算这个参数。



原作者: 钟金清 来源: 检验时间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