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3(00) : E009-E009.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20.0009 作者:赵秀英 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检验医学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通信作者:赵秀英 Email:zxya00340@btch.edu.cn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导致的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之际,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实验室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出现了对检验结果的质疑,使2019-nCoV的核酸检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一种感染性病原体,在分析质控后,还要结合发病机制对检验结果恰当判断。本文将2019-nCoV的核酸检测放置在病毒性肺炎背景中,结合流行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检验前质量控制,分析常见临床问题,探讨提高核酸检测效果的措施。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国内其他地区及境外陆续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患者,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被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研究表明2019-nCoV为β属冠状病毒,是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核酸序列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达到90%以上[2]。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包括α属的人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anvirus 229E,HCoV-229E)和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anvirus NL63,HCoV-NL63),β属的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和人冠状病毒HKU1(human coronavirus HKU1,HCoV-HKU1)、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MERSr-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related coronavirus, SARSr-CoV)。冠状病毒被覆包膜,包膜表面有由S蛋白构成的棒状结构,作为病毒主要抗原蛋白之一,是病毒分型的主要基因。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主要做诊断抗原[3]。 2019-nCoV感染的实验室改变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4]。在感染者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多种标本中可检测出2019-nCoV核酸[5],确诊依据是从呼吸道或血液标本中检出2019-nCoV核酸,解除隔离的标准是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1]。正确理解2019-nCoV的核酸检测,有必要结合其发病机制,但对2019-nCoV发病机制的研究尚需完善,将其放置在病毒性肺炎的大背景中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