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中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更是因其流行广泛、病程长、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而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以ALT、AST及GGT为代表的肝脏酶学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肝细胞的病理状态,是临床上肝功能检测的经典方法。但这些常规指标反映肝脏损害的特异性较差,如某些心脏疾病、胰腺疾病也会导致血清ALT等升高,常规肝功能检验指标还可能因为服用某些药物,或者是一些生理原因而发生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甘胆酸(CG)作为一项检测肝脏疾病的临床指标,与传统的肝功能检验指标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甘胆酸结合其他指标的分析可以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更多的依据。 甘胆酸值高低与肝细胞损害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 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肝硬化代偿期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在判断肝硬化进展与预后方面优于AST、ALT、GGT、ALP 及ALB 等指标,更为敏感,甘胆酸测定对肝硬化预后评估价值较大。 ALT变化 CG变化 对肝炎诊断的意义: 甘胆酸是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灵敏而准确的指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检查手段,有助于各类肝炎的诊断与疗效评价。对临床鉴别慢性迁延型肝炎与慢性活动型肝炎,判断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病变状态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避免反复进行肝穿刺活检。 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甘胆酸上升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一致,甘胆酸水平与ALT、TBIL的上升呈正相关。当病情好转,ALT及TBIL 正常,但甘胆酸仍可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表明检测甘胆酸可判断慢性肝炎的预后及病情变化情况。 对其他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 胆石症,黄疸,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等疾病患者,甘胆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甘胆酸检测对早期诊断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的甘胆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因此甘胆酸可作为肝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检测甘胆酸含量是肝胆疾病临床诊断,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判断以及肝病治疗恢复效果评价的灵敏度、特异性最好的指标之一,其性能比常规肝功能检验更为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