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详细解读动脉粥样硬化

面气灵 2019-12-27 11:19 AM 1677人围观 医学

动脉粥样硬化过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及生活节奏的改变的日益西化,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多见于中、老年人,以40〜49岁发展最快,男性多于女性。最近几年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处在老年人群体检疾病谱的首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常从儿童时期已开始,至成年中后期或老年后才逐渐表现出临床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则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还可发生在脑、肾、下肢动脉,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心、脑、肾和下肢等器官的损伤,病情加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正确面对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金宝将从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临床表现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预防等7方面给大家做出简单介绍,希望亲爱的宝友们通过阅读本篇内容能够正确了解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科学合理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请大家为了身边朋友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转发。


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包括3个步骤:①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包括淋巴细胞)的增生;②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结缔组织成分,包括弹性纤维蛋白、胶原纤维蛋白和蛋白多糖;③脂质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积聚。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目前尚未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原因,但是已经发现了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及遗传因素等。


1、不可改变的因素


(1)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性别: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2:1,女性患病常在绝经期之后,此时雌激素减少,血中高密度脂蛋白也减少。
(3)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发病年龄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的。


2、可改变的因素


(1)吸烟:与不吸烟比较,吸烟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2-6倍,而且与每日吸烟数成正比。
(2)肥胖: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3)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有密切关系。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的概率较正常者多4倍,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4)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6)其他:从事脑力劳动、精神高度紧张,运动过少的职业人群,容易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期



按照病程阶段的分类可以分为四期,但是临床上个体并非严格的按顺序出现可交替或同时出现。


第一,无症状期或称为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尚无器官和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


第二,缺血期,由于血管腔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


第三,坏死期,由于血管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产生的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


第四,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同时按照受累动脉的不同可分为按主动脉及其分支,冠状动脉,静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僵硬化等类别。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血管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其典型表现为:

(1)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
(3)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昏厥。呕吐、一侧或双侧视野缺失。痴呆、记忆力减退等。
(4)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5)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6)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常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走路时小腿痉挛、疼痛,休息后缓解,行走时再次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不易诊断,若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器官有明显病变时,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血管超声、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进行诊断。此病尚缺乏敏感而特异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进行血脂检查。如年长者检查发现血脂异常,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其他检查也有助于诊断此病。


1.实验室检查


患者常有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1)血脂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有血脂异常,包括血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载脂蛋白B增高、脂蛋白增高。


(2)脂蛋白(a)(LP(a)):LP(a)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其密度介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与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LP(a)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很好识别的独立风险因子,LP(a)被认为是联系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


(3)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介质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而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CRP从其结构、生物特性来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导和标志物。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指当机体受到外界感染或者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时,血浆中一种急剧升高的蛋白质。CRP能够激活补体,并且能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调理作用,进而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机体损伤、坏死和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CRP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有效危险因子与预测因子。


(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易损斑块破裂引发主要临床实践的全身性疾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在血浆内以持续活性形式循环的不依赖钙的酶。LP-PLA2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和遗传学数据目前认为LP-PLA2可能确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2.X线检查


X线片检查可发现主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和钙化。主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3.动脉造影


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判断颈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邀请

来源: 临床实验室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