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沉渣镜检 (1)临床意义:尿常规包含很多检查内容,蛋白、潜血、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PH值和比重。可能提示很多信息,比如肾炎、小管间质肾病、泌尿系感染和肝脏损害等等。我重点想提醒的是,尿潜血并不等于血尿,很多分析仪的结果显示每微升尿有多少个红细胞,往往还带有小数点,比如87.4/μl,这些结果是不够准确的,血尿是根据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来诊断的,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的红细胞的数目超过3个,即可诊断,常见于肾炎、结石和肿瘤。同理,白细胞超过5个,才诊断白细胞尿,常见于泌尿系感染、间质性肾炎等。因此,可见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检查。 (2)留取方法:尿常规的检查可以是晨尿(清晨第一次尿),也可以是随机尿,但均需要留取中段尿液,以防止尿道口或者女性阴道疾病的污染,并尽快送检新鲜尿液。这里讲的中段尿是指在连续排尿不间断时,取尿杯接取的尿液。有些女性患者一开始尿就接取尿液送检,可能会因为阴道炎污染尿液,导致尿中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此时需重新复查中段尿。 尿红细胞相位 (1)临床意义:这是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重要检查项目,由于需要特殊检查设备——相位差显微镜,并非每个医院均能提供。简单而言就是帮助区分是不是肾炎。 (2)留取方法:尿液留取可参照尿常规留取方法,晨尿为佳。由于此项检查重点观察细胞形态,因此对于尿液的新鲜度要求更高。希望患者在检验科就近排尿,尽快送检。 尿培养 (1)临床意义:这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检查内容,如果检查发现白细胞尿,应该进行此项检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并指导临床用药。 (2)留取方法:做该项检查,需要患者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的中段尿,如果是女性,以清水清洁一下外阴更好,以防止污染尿液标本。由于使用抗生素后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同时,尿培养的结果需要等待7天左右,因此,建议在用药前先留取尿培养,之后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再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4小时尿液检查 (1)临床意义:通过24小时尿液的检查,可以分别测定尿蛋白、尿离子、尿酸、尿轻链、尿肌酐等,用于不同的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2)留取方法:顾名思义,这是需要留取24小时全天的尿液进行的检查。也就是说,在这一天当中,每一滴尿液都需要收集起来。留尿当天正常饮食、饮水,避免暴饮暴食。先准备一个干净的大盆或者大桶,作为留尿的容器,该容器最好放置于阴凉处。通常建议患者早6点,先排尿,弃去(这个尿可以进行上述的尿常规、肾脏早期损伤、尿培养等检查),从第二次尿开始留,每一次尿都留在同一个大盆或大桶里面,一直到第二天一早6点,再排一次尿,留下。先把所有的尿液进行测量,一般检验科都可以提供量杯。测量后将尿量记录在化验单上,然后混匀所有尿液后留取一小尿管送检。如果需要化验肌酐清除率,还需要送尿的同时再空腹抽一管血。 尿渗透压 (1)临床意义:这是评估肾脏浓缩功能的检查,需要同时采血查血渗透压一起评估。 (2)留取方法:往往建议患者检查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不吃不喝,一直到第二天检查日早上,先排晨尿,弃去(这个尿可以进行上述的尿常规、肾脏早期损伤、尿培养等检查),再排第二次尿送检此项检查,并空腹采血。之后才可以吃喝。 7、尿蛋白电泳 (1)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分析尿液中蛋白种类的评估,可以发现肾小管来源的小分子蛋白,也可以发现肾小球病变后的以白蛋白和大分子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留取方法:留尿方法同尿常规,晨尿最佳。 8、尿免疫固定电泳 (1)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分析尿液中有无特殊成分的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重链成分,可以协助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2)留取方法:留尿方法同尿常规,晨尿最佳。 尿微量白蛋白(mAlb) mAlb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损伤的重要标志蛋白质,其测定的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DN没有特殊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尿蛋白仍是诊断DN的主要线索。目前认为,尿蛋白排出率<20ug/min,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蛋白排出率20~200ug/min,为微量蛋白尿期,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目前主张用晨尿标本,测定时至少应在6个月内连续查2~3次尿,取平均值达到20~200ug/min方可诊断;当尿蛋白排出率持续>200ug/min或常规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诊断DN。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量蛋白尿,对DN也不具有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DN必须仔细排除其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尿β2-微球蛋白 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作为HLA的轻链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丰富。正常人体内β2-m非常恒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99.9%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和降解。其临床意义为: α1-微球蛋白(A1M) 在正常情况下,尿中A1M含量甚微,当肾小管受损时,尿中A1M排泌增高。尿中A1M升高提示肾小管功能受损。与MA联合测定时如MA不增加或只有轻度增加,而A1M明显增高,提示肾小管损伤。 α2-巨球蛋白(AMG) α2-巨球蛋白在尿中出现预示着进入慢性肾病期,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已十分严重。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但以前列腺和肾近端小管中含量最高。NAG分子量约为130~140kD,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泄。尿中NAG活性升高,除前列腺和精液混入外,常是肾脏损害的标志。 尿肌酐(Cr) 考虑到尿液标本的浓缩和稀释可导致mAlb、β2-m和NAG浓度或活性出现很大的差异,引入尿肌酐值,用它们与尿肌酐的比值可使这种差异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便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跟踪和观察判断。 尿17-羟类固醇 升高:库欣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肾上腺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β-氧化酶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降低:艾迪生病、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21-羟化酶缺乏症、先天性17α-羟化酶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侏儒症、席汉病、产后大出血)、肝硬化、类固醇治疗等。 胱抑素C 由于Cys-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目前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标记物。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用于妊娠的早期诊断,宫外孕的辅助诊断、决断流产的治疗法和预后,畸胎瘤的诊断和管理、绒毛膜癌的诊断和管理、绒毛膜癌的转移。 (1)升高:正常妊娠、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2)降低:先兆流产。 尿转铁蛋白(TRU) 在肝脏中合成,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从肾小球基底膜漏出。已有证明一旦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滤过膜中带负电荷成分涎酸和硫酸肝素含量减少,此电荷屏障受损使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易滤出,从而进入肾小囊并从尿中排泄。而TRU的等电点(5.6~6.6)高出MA一个单位,故能更敏感地反映电荷屏障受损。 尿凝溶蛋白(本周蛋白) 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约占70%)、淀粉样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成人型Fanconi综合征(家族性全骨髓萎缩综合征)、良性单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等。 假阳性:约占20%,见于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肉芽肿)、慢性肾功能不全、淋巴瘤、白血病、肿瘤骨转移等。 尿氨 增高:肝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等。高蛋白饮食等。 减低:营养不良症,进食产碱食物等。 尿免疫球蛋白(IGU)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选择性功能,不易透过。当尿中大量出现IgG等大分子蛋白时,说明肾小球基底膜已丧失选择功能,所以此时的蛋白尿又称为非选择性的蛋白尿。IgU主要用于肾功能恶化和预后的指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尿液HIV检测作为一种初筛检测试剂,过程简单、易操作,无创,且尿液中无HIV病毒,不具传染性,但灵敏度较血液低,结果存在假阳性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