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体检异常九大指标

面气灵 2019-6-13 11:13 AM 1839人围观 医学

国家《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健康体检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本报告中健康体检受检人群为18岁以上成年人。

男性体检异常指标前十

年度男性健康体检重大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血尿酸升高,骨质疏松或减少,血压增高,转氨酶升高,空腹血糖升高,前列腺增大,视网膜动脉硬化。


女性体检异常指标前十

年度女性健康体检重大异常指标检出率前十位: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骨质疏松或减少,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脂肪肝,子宫肌瘤,血压增高,宫颈炎症,空腹血糖升高,胆囊息肉、结石。


通过分析,查出本次调查前十位重大异常身体指标

第一位

重与肥胖 检出率为40.5%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集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有明显关系,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病因未明而不伴器质性疾病的均匀性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95%;继发性肥胖是由疾病引起的肥胖,以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肥胖只是重要表现症状之一。


超重与肥胖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分别排在第一位,其中,在男性前十排在第一位,在女性前十排在第二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总体检人数3078863人,男性1662778人,女性1416085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0.45%、49.80%和29.48%。18-69岁间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且增长幅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70岁人群中检出率有下降趋势。



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的防治应从控制可控危险因素入手,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注意健康饮食。


血脂异常 检出率为36.8%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增高或降低,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脂异常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血脂异常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二位,其中,在男性前十中排在第二位,在女性前十中排在第一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血脂检测总人数2923517人,男性1567241人,女性1356276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75%、42.1%和30.53%,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男性60岁之前,血脂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60岁以后血脂异常率有所下降,考虑与社会应酬减少,并开始注重自身保健有关。女性50岁以前血脂异常率比较低,50岁以后开始逐渐超过男性,考虑与女性雌激素水平不无相关。


血脂异常本身无症状、体征,但它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直至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在人们还没有觉察时就已经循序渐进。因此,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血脂水平是降低血脂异常的首要任务。除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外,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是两个重要的方面:饮食应注意粗细搭配,谷类为主,辅以适量鱼类、瘦肉、豆类、蛋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烹饪用油,三餐分配要合理;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30-40分钟;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脂;必要时给予调脂药物治疗。

第三位

脂肪肝 检出率为24.3%


脂肪肝是大量的脂肪在肝内蓄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肝脏超声检查。饮酒人群的脂肪肝比例明显高于非饮酒人群;肥胖对脂肪肝的影响也很大;此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脂肪肝若长期得不到控制,可逐渐加重并导致肝损伤。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次体检人群脂肪肝检出率24.26%,在前十项重大异常指标检出率中排在第三位,其中男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3.78%,女性脂肪肝检出率为12.91%,男性各年龄段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大多数脂肪肝为复发率极高的慢性疾病,预防胜于治疗,患者需要长期接受以饮食、运动、行为修正等为主的综合治疗:针对原发病和危险因素予以干预,如减肥、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等;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是治疗关键;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骨量减少 检出率为19.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发病率非常高,是一个缓慢改变的过程,前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经常为人所忽视。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有80%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调查发现65岁以上、绝经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之一。骨质疏松的发病还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饮食不规律、不经常运动、吸烟、饮酒、碳酸饮料等也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


骨量减少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四位,在男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五位,在女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三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总体检人数661864人,男性353968人,女性307896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19.75%、18.15%和21.58%。


骨质疏松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症状严重时,轻微动作都可能导致骨折。此外,骨质疏松还可能引起脊椎疼痛和变形,佝偻、驼背等,严重的驼背会影响肺的舒张功能,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35岁以前是骨质增长期,应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储存更多的骨钙。35岁之后,更应注意避免骨量丢失:多吃一些鱼、虾、牛奶、鸡蛋等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慢跑、球类运动等负重运动有利于强健骨骼、沉积钙质;此外,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增加体内活化维生素D的含量,促进钙的吸收;35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


第五位

宫颈病变 检出率为16.4%


宫颈癌因为具有较高致死率,且日渐年轻化,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随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已明显降低。实践证明,早期筛查、及时准确诊断和有效干预治疗为降低宫颈癌发病的关键,已经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体检数据情况显示,宫颈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异常在女性人群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四位。


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特别是高危型病毒引起的,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这期间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宫颈癌扼制在初期。因此,需要对广大妇女从性卫生知识教育着手,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倡导晚婚少育,有计划、有准备的选择怀孕,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定期检查是否感染HPV,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 提倡戒烟戒酒,合理饮食。


第六位

血压增高 检出率为13.5%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医学上未能发现原因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有明确原因的则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本身不但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及慢性肾脏病等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增高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六位,在男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六位,在女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七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总体检人数3 161445人,其中男性体检人数为1712781人,女性体检人数为1448664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血压增高检出率分别为:13.50%、17.02%和9.34%,各群体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




原发性高血压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并常与血脂异常、不良生活方式构成心血管疾病的多重风险,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高血压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可防可控的。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患者需要认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限盐、限酒、控制体重。

第七位

子宫肌瘤 检出率为12.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病情轻者一般无症状,病情严重者常可引起月经紊乱、经量过多及继发性贫血,增大的肌瘤可引起压迫症状、尿急、便秘、疼痛,肌瘤的退行性变化,也可引起急腹症、不孕症。绝大多数子宫肌瘤属于良性疾病,但也有少数可以恶变,文献报道恶变率为0.13%-1.39%,更有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交界性病变。


子宫肌瘤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七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妇科B超检测总人数1184111人,子宫肌瘤检出率为12.48%,检出率在40-49岁及50-59岁明显升高,随年龄增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可能是年龄、肥胖、妊娠和流产史、种族、吸烟、饮酒、血压和运动、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可以进一步减少子宫肌瘤的发病,此外,还应定期参加妇科普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指导女性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做好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第八位
 

尿酸升高 检出率为12.5%


持续的血尿酸升高称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它不仅会引起痛风和关节损害,还会引起血管内皮和肾脏的慢性损害,总体表现为高发生率、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的趋势。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血尿酸升高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八位,在男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四位,而女性血尿酸升高未列入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排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血尿酸检测总人数2753339人,其中男性为1479133人,女性为1274206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血尿酸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2.45%、18.51%和5.42%;女性人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高尿酸血症的防治目的主要有: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预防痛风发作;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具体而言:要控制饮食总热量,进而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每天饮水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戒烟;如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加用降血尿酸药物。


第九位

血糖升高 检出率为10.3%


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死于糖尿病并发症的人数高居世界首位。


空腹血糖升高在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九位,在男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八位,在女性前十位重大异常指标中排在第九位。本次统计结果显示,血糖检测总人数2990216人,其中男性为1602040人,女性为1388176人。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25%、12.48%和7.67%,各群体的空腹血糖升高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30岁之前增长比较缓慢,30-39岁年龄段之后呈明显上升趋势,而70-79岁年龄段后则再次趋于平缓,女性甚至略微下降。


持续的空腹血糖升高会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应高度重视血糖升高,延迟、预防糖尿病发生,防止血管并发症。认识到血糖升高的危害,定期健康检查、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如限制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盐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控制理想体重;戒烟戒酒,改变不良习惯。


来源: 检验医学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