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你一个口诀:蓝黑红黄绿紫灰,如遇蓝色在最前面先抽一个黄管。」 血液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它可以反映机体各种功能及异常变化,为判断病人病情进展以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当新病人入院时、手术后复查、用药后复查等都需要进行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是将穿刺针刺入患者静脉血管,抽取适量静脉血液用于检测的常用侵入性医疗操作。 采血每个步骤都可能影响标本质量,从而影响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甚至导致诊断延误,降低医疗质量。 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采血时如何正确给真空采血管排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临床常用彩色真空采血管的使用: 图源:作者提供 其次,查阅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六版中对于采血时顺序有如下规定: 图源:作者提供 另外,通过查阅国家卫健委发布并于 2020 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的行业标准--《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发现标准中对于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顺序做了如下规定: (1)血培养瓶; (2)柠檬酸钠抗凝采血管; (3)血清采血管,包括含有促凝剂和/或分离胶; (4)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 (5)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 EDTA 抗凝采血管; (6)葡萄糖酵解抑制采血管。 注 1:用于分子检测的采血管宜置于肝素抗凝采血管前采集,避免可能的肝素污染引起 PCR 反应受抑。 注 2:用于微量元素检测的采血管宜充分考虑前置采血管中添加剂是否含有所检测的微量元素,必要时单独采集;不宜使用注射器采集。 综上所述,通过查阅教材和国标指南不难发现,两版要求基本一致,采血管顺序可以做如下总结: 图源:作者提供 临床上对于静脉采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要避免微生物污染,二要规避因操作问题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静脉采血时需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最先采集血培养瓶; 有添加剂的不能污染无添加剂的,以排除各种抗凝剂和添加剂的干扰,保证检验质量; 含添加剂的也要区分,添加剂成分对其他实验影响大的排在后面,其顺序不能影响后面的实验,凝血功能检测要求较高,故蓝头管排在前面。 目前我院实行的标准是:血培养→蓝→黑→红→黄→绿→紫→灰;
其实在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采血管的顺序争议主要在于血凝学,其原因是穿刺过程中会造成血管内皮受损从而激活凝血因子。 采血时间越长,激活的凝血因子就越多,从而造成血凝结果假值的可能性变高。 那么按照哪种方式采血最科学呢?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参考文献: |